鯉魚潭拱橋位於三義鄉鯉魚潭村,北接7200公尺的三義隧道,南接300公尺長的三泰隧道,橋墩高達40公尺,橋身全長達790公尺,以四個拱型跨距氣勢磅礡地橫跨景山溪及河谷兩側平地。1980年代臺灣鐵路山線雙軌化工程啟動,將三義至后里路段截彎取直,另外開闢了坡度較小、彎度較緩的新路線。位於三義站與新泰安站之間,於民國78(1989)年9月完工啟用的鯉魚潭拱橋,便是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鯉魚潭拱橋是臺灣鐵路第一座大跨度的連續預力混凝土拱橋,不僅跨度大、技術新,再加上鄰近屯子腳斷層與三義斷層,還須承受電車行駛帶來的振動,考驗技術結構的耐震能力,其完工標誌著新山線在工程技術進步下開展的時代篇章。除了技術,鯉魚潭拱橋也是臺灣鐵路建設美學的重要標誌,拱橋座落在鯉魚潭水庫觀光區內,橋體在設計時就特意考量橋體與周圍山谷、湖潭景觀的相互搭配。當油菜與稻田飽滿搖曳的時節到來,火車騰空越過河谷穿梭兩山之間,以雄偉氣勢跨越谷地溪流,成為當今新山線鐵道迷追逐的景色。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