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苗栗市東側的三座橋

苗栗市東側的三座橋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苗栗市東側的三座橋

苗栗市為一個山環水繞的河谷平原,西接西山丘陵,東北至東、東南側有後龍溪蜿延而過,如欲前往後龍、頭屋、公館等鄉鎮市必得跨溪,雖然早期多有簡易木橋或渡口,但每遇大雨洪水便難以通行。隨著工程技術發展,20世紀後半苗栗市東側陸續建造起穩固橋樑,北有北勢大橋連接後龍、造橋,東有頭屋大橋與新東大橋連結頭屋,沿河濱而建的臺72線、臺6線(後汶公路)再將幾座橋南北相連,形成苗栗後龍溪河濱的重要交通網。

民國66(1977)年改建的北勢大橋是苗栗市北緣聯繫後龍、造橋一帶的重要橋樑,原本長393公尺、寬7.5公尺,因為是苗栗山線地區居民往返台灣北部重要的通道、車流量大,民國89(2000)年完成拓寬工程,成為寬18.5公尺的四線道橋樑,為臺13甲線(尖苗公路)的一段。頭屋大橋是聯繫苗栗市與頭屋鄉最重要的橋樑,也是臺13線(尖豐公路)的一部份。民國46(1957)年改建為全省第一座預力式混凝土橋,民國77(1988)年再擴建為寬度長390公尺、寬15公尺的四線道。而如果要從苗栗市通往公館鄉尖山、鶴岡、北河等地,則可透過民國86(1997)年完工通車的新東大橋,新東大橋長375公尺、寬20公尺,是全國第一座雙塔式斜張橋,橋上鮮紅高聳的雙塔已成為苗栗重要的地標。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洪伊君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