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城苗栗的水庫群

山城苗栗的水庫群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山城苗栗的水庫群

有山城之稱的苗栗縣,境內高山綿亙、河流湍急,雖然雨量豐沛但雨時不均,農業發展受極大限制,如欲安定地方生活,建設足夠的水庫、攔河堰來蓄水灌溉成為關鍵。日治時期至戰後國民政府來臺,曾進行多處水庫資源調查,所幸苗栗境內可供興建中小型水庫的壩址甚多,已先後分別建設7座水庫。明治42(1909)年扒子岡即有集水用土壩,為境內最早水庫雛型;民國40(1951)年興建的西河水庫雖為最早水庫,但已因功能式微而廢除。其餘水庫依建造年代排序為劍潭、大埔、明德、永和山與鯉魚潭。

如以水系與供水區切入,可看見這些水庫如何提供農業、工業、民生用水滋潤地方發展。北邊的中港溪水系有西河、大埔、永和山、劍潭水庫,大埔水庫雖已位於新竹縣境,但灌溉區域主要為苗栗的頭份竹南一帶;中部的後龍溪水系有明德、扒子岡水庫;南臨台中的大安溪水系有最晚興建、但容量也最大的鯉魚潭水庫,提供大台中地區用水。此外,水庫興建雖淹沒部分村莊、廟宇,但也創建更多景致,如鯉魚潭、明德水庫等處與山巒相映的湖潭水色,已成為水庫未來朝觀光化發展的重要資源。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山城苗栗的水庫群 / 撰寫者:唐菓創意有限公司;洪伊君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3274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洪伊君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