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湖法雲禪寺法派的流布

跟大湖法雲禪寺法派的流布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大湖法雲禪寺法派的流布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大湖法雲禪寺法派的流布

大湖法雲禪寺,大正2(1913)年由福建福州鼓山的覺力法師來臺開創,與基隆月眉山靈泉寺、臺南開元寺派合稱台灣佛教三大法派。日治時期法師積極弘法及佛教教育,僧、尼後進人才遍布,是當時全島最大的佛教法派。二戰後法雲禪寺分派燈寺更多達131處,在台灣、苗栗縣佛教史上佔重要地位,故列為苗栗大事件之一。

坐落於苗栗縣大湖鄉汶水村山腰上的法雲禪寺,依山傍水、白雲掩映,曾被苗栗詩人賴江質列為苗栗八景的「法雲啣煙」。寺廟由拓墾大湖地區的吳定新、吳定連兄弟發願建造,並請妙果法師邀請其師覺力法師來臺開山,且是日治時期唯一由中國僧侶赴臺開創的佛寺。大正3(1914)年大雄寶殿落成,本名「觀音禪寺」,因寺廟基地有如蓮花座上的護法祥雲,故名為「法雲禪寺」。覺力法師擔任住持期間,積極弘法和培養弘法人才,曾開辦佛學社、資助弟子赴中國就學,並於大正14(1925)年在新竹下香山一善寺舉辦女子講習會,是臺灣女子正式公開學佛之始。此後法雲禪寺法務大為興盛,住眾曾高達200餘人,到了日本昭和時期,臺灣佛道場舉行之傳戒活動,法雲禪寺舉辦數量更佔半數以上。二戰後,法雲禪寺分派燈寺近百處,對台灣、苗栗佛教發展影響深遠。

法雲禪寺的大雄寶殿於昭和10(1935)年的關刀山大地震中損毀,二戰後重建。據地方居民回憶,廟內供奉的觀音神像因地震毀損,募集信徒善款打造了一尊重達一萬台斤的大理石觀音像,由緬甸海運來臺。早期因交通不便,陸運的過程全由人力以絞車運送,過程耗費1月餘,這段故事至今仍舊被津津樂道著。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大湖法雲禪寺法派的流布 / 撰寫者: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332015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苗栗文獻第四十九期:苗栗史上百件重大史事專輯》,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2012;慈怡,《佛光大辭典》,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0。
時間起
1914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