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和福和宮

跟中和福和宮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中和福和宮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中和福和宮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中和福和宮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中和福和宮有關的相片,第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中和福和宮

235新北市中和區廣福路112號,靠近瓦磘溝水源橋段,廟旁則是廟仔尾溝(又稱中和溝)流經此處。

本廟主祀神農大帝,建於西元1766年(清乾隆卅一年),與中和廣濟宮同屬漳州人的信仰,但比廣濟宮晚了十年才建廟。早期,廟內之神農大帝,為人們祈求身體健康的地方,同時,過去農業時代,農人們如果牲畜生病了或是莊稼收成不好,也會前去祈求神農大帝為他們賜福。

廟內除了神農大帝以外,尚有奉祀藥師佛、關聖帝君、觀音菩薩、媽祖、王靈天君等列位正神。據廟方人員表示,廣濟宮和福和宮過去就合併管理,所以管理組織成員相同,但是財務獨立。之所以有此一設計,主要是為了避免廟與廟之間的惡性競爭,因為如果管理單位相同,就不太會出現競爭的狀況。不過,福和宮的信徒沒有廣濟宮多,所以相對起來就較處於弱勢。

廟外有一條新福和街,此條街巷過去為「廟仔尾溝」所流經之處,早期的人們,就在水溝上鋪一條簡易道路,並擺起了夜市。後來西元2003年(民國92年)左右,中和市政府有鑑於簡易道路危險性高,並希望能夠重新進行道路設計,所以便用柏油將其填平,只留下後段為可見明溝,而被柏油路填平的底下仍有水在流動。改建後,經過地方人士陳情,便不再讓攤販擺設夜市,而開闢為「新福和街」之道路。

訪問自福和宮游委員與其他職員以及中和瓦磘里里長而來。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中和福和宮 / 撰寫者:永和社區大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3166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所在地-地址
新北市中和區廣福路112號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00111
所在地-經度
121.5020031
是否開放
撰寫者
永和社區大學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