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永和如何從花園城市變都市計劃負面教材

永和如何從花園城市變都市計劃負面教材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永和如何從花園城市變都市計劃負面教材

1955年公告的永和都市計畫,模仿英國郊區的花園城市,這個設計的另一個姊妹作,是中興新村。現在,面積5.7平方公里的永和,有近23萬人,公園只佔百分之一面積,是全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是一個像迷宮的水泥城市。永和是如何從花園城市變都市計劃負面教材?


根據王鏗惠2002年的碩士論文《台北衛星城市變遷之研究─以戰後永和為例》,戰後的台灣,因國民政府遷台,大批公、軍、民與機關湧入,人口快速暴增,而在龐大住宅需求下所產生的違建問題,以及國民政府並未作長期居留的打算,忽視都市建設與計畫。中央主導式的政府,都市計畫經由政府公告,而後下放於地方政府或公所來執行、辦理,在地方財力經費與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都市建設與規劃的執行工作,更為緩慢、遲滯,國家一再拖延公共設施保留用地的徵收,對於都市的發展持消極態度。


人口增長所形成龐大的住宅需求壓力房地市場也隨著住宅商品化現象的產生下,成為龐大經濟利益的角逐戰場,導致地方派系的積極介入與土地炒作。都市計畫則淪為地方派系的投資與土地價格炒作的工具


同為花園城市規劃概念下的都市計畫,中央主導的中興新村在實質環境條件問題較少,土地徵收容易與建設經費較少的情況下,較容易落實,使中興新村成為都市計畫的規劃典範;而以地方為主導的永和都市計畫,卻在地方缺乏建設經費以及都市環境、住宅違建的嚴重問題之下,無實質的建設與發展,成為負面的案例。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永和如何從花園城市變都市計劃負面教材 / 撰寫者:永和社區大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33136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撰寫者
永和社區大學
資料來源
碩士論文《台北衛星城市變遷之研究─以戰後永和為例》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