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三義舊市街從清領時期發展起便以打哪叭溪(水尾溪)分隔東西岸,東岸向北前行為山線重要的站點三義車站,西岸則是五榖宮、建中小學、鄉公所等形成的市鎮中心,當地居民的成長經驗無一不缺臨溪戲水抓魚蝦。民國40(1951)年地方鄉紳陳坤金與廖慶火,含捐30餘萬元,在建中國小對面興建一座橋樑,其橋墩拱形,雙邊橋頭共立有四根油燈柱,造型典雅。隔年竣工後,以兩位鄉紳之名而得名「坤慶橋」,由時任副總統陳誠題字。
橋建成後使鄉民往來兩岸更方便安全,直到民國86(1997)年,三義鄉公所為了改善地方停車需求,將河川加蓋改作為停車場,原本跨越溪流的橋景不復存在,僅留下油燈柱與一塊紀念誌碑,替當地居民保存著這段溪與橋的記憶。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