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民國78〉年12月16日,台北市興政區重新調整,由16區整併為12區,市政會議通過木柵景美兩區合併改名為文山區;12月18日,台北市議會民政審查小組決議通過臺北市行政區域調整案。決議中,將景美與木柵兩區合併,更名為文山區。
兩區合併之後木柵地區成為文山區的主要區域、景美地區成為次要地區。如文山行政中心設在木柵,在景美設第二戶政事務所;台北市警察局文山第一分局在木柵、第二分局在景美,許多活動都在木柵舉辦,景美有被邊緣化的感覺,所幸最近10年已逐漸均衡發展。
文山一詞,取文山秀氣之意,源自清朝時期景美、木柵兩地均轄屬文山堡。在日治中期之後,於1920(日治大正9)年行政名稱大幅變動,把台北縣改稱台北州,將文山堡更名為文山郡,並將原來在文山堡內景美、木柵、深坑的許多小庄統合為深坑庄,原來的小庄變成小字體附稱,如台北州文山郡深坑庄萬盛。
1945〈民國34〉年國民政府播遷台灣,最初行政區域依原來日本時代的行政區域更名,台北州文山郡深坑庄改為台北縣文山區深坑鄉,之後將文山區取消為台北縣深坑鄉。1950〈民國39〉年景美設鎮、木柵設鄉,1968〈民國57〉年景美鎮、木柵鄉併入台北市的景美區、木柵區,1990〈民國79〉年景美區與木柵區合併,再把過去的行政名稱文山找回,做為合併後的行政名稱。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