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地點未知。一名孩童肩挑著兩擔子的「秸稈(指農作物收成以後殘留的莖、葉等殘枝)」。秸稈雖然沒辦法供人們食用,但仍然有其他各種用途,因此農民們會將秸稈曬乾、收藏。秸稈可以用來當作炊飯的燃料、餵養牲畜的飼料,以及用來編織草鞋、草帽等,功用雖有限,但對於愛物惜物的農民們來說仍然是值得保存的物資。農民們儲存秸稈時,除了直接將秸稈堆置在農舍的角落以外,更多的時候是將秸稈堆置成「草垺(ㄈㄨˊ)」,草垺外觀似小草屋,草垺的堆疊方式是以中央處一支柱子作為支撐點,將曬乾後的秸桿鋪放在柱子旁,在草垺的最上頭則會以重物壓住,當農家需要秸稈時便會從草垺中抽取出來使用。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