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排錢草

排錢草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因開發計畫頻繁,大肚山原生植物棲地嚴重被破壞,原始森林已消失近百年。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師生有鑑於大肚山長年乾旱少雨,適合食草動物愛吃的灌木、草叢生長;有刺植物可以減少水分散失,在乾旱氣候區有明顯的競爭力;再加上大黍草、香澤蘭等外來種植物紛紛入侵廢耕農園與保安林,造成生態劣化,師生長期進行在地植物調查、推動大肚山原生植物復育,希望能為大肚山生物多樣年性保育工作努力。


豆科排錢樹屬的亞灌木或灌木植物,又稱金錢草、串錢草、疊錢草、金錢豹、圓苞小槐花等等,原產於中國南方與西南方、琉球、印度、馬來西亞、澳洲等亞熱帶至熱帶地區,台灣主要分布於中南部低海拔路旁、草原及荒廢地,植株高度約50~150公分,根細而彎曲,具根瘤菌,莖直立,分枝多,纖細,莖枝被細柔毛。其最大的特色在於長達 30 公分繖形花序,由對生的葉狀苞片約 30 對排為總狀,好像兩串錢,甚具喜氣;苞片近圓形,直徑約 1 公分,每對苞片內著生由 2 至數朵花組成的繖形花序;蝶形花冠白色,長約 0.6 公分。秋季開花,花生葉腋間。目前在台灣已不多見,大肚山可零星見於較為原生的高草環境中。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排錢草 / 撰寫者:蔡靜宜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32780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撰寫者
蔡靜宜
貢獻者
創作者
蔡志忠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