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當時生育率高,每家小孩部四至五人以上,眷村的母親不但要擔憂家計,還要照顧孩子,尤其丈夫的薪餉不高,每月軍眷配給的糧食,無法維持家計,又擔心孩子的營養、學費、家計,眷村的媽媽就必須更精打細算。衣物破損媽媽總是拿著針線補丁,每月用完的米袋、中美合作的麵粉袋,裁剪縫製成內衣、內褲。眷村媽媽敦親睦鄰,勤儉樸素,眷村媽媽的存在,對臺灣史上最大的功能就是安與定。
各軍種眷村媽媽的才藝不同,如空軍媽媽會跳舞,陸軍媽媽較保守,海軍媽媽愛打牌,憲兵媽媽多是本省籍,而情報村媽媽則活得像寡婦般。
幾乎每個眷村的媽媽都有特殊的家鄉美食,每到一年三大節,全中國各省的菜餚都出現在眷村中,這些飲食文化,給臺灣的飲食帶來質的蛻變,融合各省料理於一地,使得臺灣的飲食文化大光采於全球華人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