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拱北

陳拱北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陳拱北,松山仕紳陳復禮之子,大正六年(1917)12月27日生於松山。拱北得家庭教育、基督救世精神影響,自松山日本小學畢業後,進入淡江中學學習2年,即遠赴東京明治中學。高中畢業後,立志習醫濟世,考取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昭和十七年(1942)以優異成績畢業,仍留母校附屬醫院耳鼻科服務一年;時值東亞戰爭爆發,並與臺北延平區望族之後柯秀貞結婚。

拱北雖為世家子弟,並長年接受日式教育,惟目睹日人發動侵華戰爭,國族命運與濟世慈心激盪於胸,深感預防醫學與國民保健之要,又得賢妻支持,決心投入公共衛生之教學與研究。昭和十八年(1943)7月,進入臺北帝大醫學部衛生學教室(今臺灣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任教。任教期間,拱北仍與母校慶應大學師長維持聯繫以求學術精益求精,於民國四十年(1951)遞交博士論文,經慶應醫學部評審通過,授與醫學博士學位;同年又得美援會資助,成為中華民國派出的首批赴美留學生,至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修。

學成返國後,於民國四十四年(1955)6月接掌臺大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迄六十一年(1972)7月,凡17年,其間完成公共衛生人員進修班32班,包括全省各衛生局、衛生所之醫師、牙醫師、藥師、助產士、獸醫、衛生稽查員、衛生行政人員及衛生工程師等共947名,為加強軍中公共衛生之發展,自第8班(四十五年10月)起接受軍醫申請參訓,每班6至8名。共結訓軍醫138名,榮獲政府頒發陸海空軍褒狀。為配合公共衛生研究及加強公共衛生人員訓練效能,籌設「臺北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民國六十一年(1972),協助臺灣大學成立公共衛生學糸,為各衛生行政機關、環保單位、公共衛生教育、研究機構、非營利之民間公益機構和產業界醫藥研究發展部門等培養人才無數。

拱北致力於公共衛生教學與研究終身不輟,過往長期困擾國人的甲狀腺腫、烏腳病防治、癌症預防及今日全民健保的規劃,皆為其默默奉獻、點滴所成。此外,應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聘為顧問,走訪菲律賓、越南及韓國等地,指導改革公衛、行政及改善鄉村衛生;民國五十五年(1966)12月至五十六年(1967)4月,派駐越南其間正值彼方戰亂,拱北仍堅守崗位,足見其濟世熱情。

民國五十八年(1969),拱北奉准休假一年,赴美擔任華盛頓大學客座教授講學,並於五十九年(1970)2月10日,榮獲哈佛大學CUTTER講座邀請,專題講演「將來醫事人才訓練在東南亞」,甚獲高評,咸為華人之光。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拱北亦辭去世界衛生組織顧問,專心整頓本國公衛,並特意針對空氣污染、水質等問題進行全面調查。拱北晚年與和行政院衛生署合作研究環境衛生問題、臺灣老人問題及制度等課題,於今觀之,可謂真知灼見。

民國六十六年(1977)11月23日應邀赴日參加第十屆亞太區醫學聯盟會議專題演講,與會期間突感食欲不振、腹部不適,返臺後體重驟降,於臺大醫院檢查出罹患胰臟癌,就醫二月餘,病情惡化而辭世,享年61。

其妻陳柯秀貞續遺志,成立「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持續貢獻臺灣預防醫學研究、公共衛生人才培育及社區醫療服務工作。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陳拱北 / 撰寫者:資料詮釋作者: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主編撰: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eople&id=32658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別名
公共衛生之父
生年月日/時期
民國/戰後時期
國籍
台灣
撰寫者
資料詮釋作者: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主編撰: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卒年月日/時期
民國/戰後時期
性別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