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31卷,由戴佳如、劉天麟、陳國任與林金池共同發表之「水質及水溫對茶湯品質及化學成分之影響」研究論文。
試驗以四種市售礦泉水 (AM、BM、CM、DM)、一種市售包裝飲用水 (PD)、自來水 (TP) 及逆滲透水 (RO) 沖泡文山包種茶、高山茶及凍頂烏龍茶,將所得茶湯進行物理化學成分分析。
試驗結果顯示,沖泡用水的pH 值越高,則茶湯的pH 值越高;以DM、PD 和RO 三種用水沖泡的茶湯水色可達水色標準,其餘四種用水之茶湯水色表現皆偏暗、偏黃;以DM、PD 和RO 三種用水沖泡之文山包種茶及高山茶,其茶湯總兒茶素濃度亦較高,但在凍頂烏龍茶則無此現象;在感官品評部分,BM、PD 和DM沖泡之茶湯在香氣滋味排序皆名列前三名,而CM、TP 及RO 水沖泡之茶湯滋味帶有菁、澀味。
以80℃、90℃和沸水等三種不同水溫沖泡綠茶 (碧螺春)、文山包種茶、高山茶、凍頂烏龍茶、東方美人茶及紅茶。試驗結果顯示,咖啡因含量、總兒茶素含量、游離胺基酸、茶湯水色之b 值及導電度皆隨著沖泡水溫的上升而增加,L 值則隨水溫的增加有下降的趨勢。
針對本研究的結果,如何將我們隨手可取得的水源 (自來水) 透過相關簡易的處理,就可改善至適合沖泡茶葉的水質,是值得我們努力研究的目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