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雲林山線社大、斗六太平大街協會、雲科大文資系、全國社大促進會台灣藝術協會及民意代表等團體,共同籌組「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以眾人之力,帶領聯盟成員、社大師生與社區民眾關心、監督與推廣雲林溪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人文教育等事宜。
雲林溪貫穿斗六市,流經區域在清領時期更是雲林縣城的所在地,雲林溪作為護城河區隔出了城內與城外。日治時期在都市規劃下,雲林溪流經市中心的區段集合了警、政等單位,帶動商業發展,因此於溪畔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建築與文化。斗六東市場便是日治時期斗六建置的第二座市場,更在國民政府來台後,投入美援經費,成為當時全臺第一座示範市場,建築設計與規劃著重在衛生、排水、採光等功能,一樓為生鮮食品市集、二樓則作為五金百貨的販賣空間,建築裡外一比一的方正格局也極具特色。
但東市場的歷史背景與建築特色並未受到相關單位的重視,山線社大師生、雲林溪文化聯盟及在地居民跟著「雲林溪流域共學趣讀書會」的張妙祝老師、紀璟凱建築師及市場薛會長,在市場結束營業的前夕進入參觀。在建築師重繪的建築設計圖中,參與者更清楚了解當時規劃的特色與實際使用的情形,也在張妙祝老師和薛會長的說明下,了解東市場的歷史文化與發展,明白一個市場與攤商、在地居民深刻的連結。
結束營業的市場未來應該做何運用,應是市公所、市場攤商及在地居民一同參與規劃與討論的,如何在開發與保存中取得共識及平衡,是東市場結束營業後的下一步,而社區大學也將透過課程持續關注,帶動社大師生參與。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