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倫太文東南稜上的之字形古道

倫太文東南稜上的之字形古道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倫太文東南稜上的之字形古道

關門古道東段從拔仔庄登上拔仔山稜線後,繞過興魯郡山和馬侯宛山,再沿倫太文山東南稜往上,繞過倫太文山頂之後,陡下馬太鞍溪,再從馬太鞍溪底爬升到南三段稜線,然後往北一公里多,便抵達關門山腳下的關門水池。拔仔山到倫太文山之間的古道,大致走在稜線上,經過山頭時採取腰繞方式而不直接登上山頭。拔仔山到馬猴宛山之間落差不大,尚屬平緩,但過了馬侯宛山之後,稜線變陡,與倫太文山之間落差大約900公尺,而且幾乎都走在稜線上。抵達倫太文山東南鞍之前,古道便開始腰繞2692峰南側,直到倫太文山東南鞍後,才又開始沿稜陡上。影像中的之字形古道位於倫太文山東南鞍與倫太文山之間的稜線上,高度大約2740公尺,由於此處箭竹較為稀疏,視線良好,從高處往下看,可以看出古道在陡坡上成之字形緩緩上升。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638836
所在地-經度
121.28279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陳永龍、鄭安睎,《關門越嶺古道與聚落研究報告書》(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11年);鄭安睎,《台灣最後秘境-清代關門古道》(台北;晨星,2000年);兩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地形圖第三版
撰寫者
楊飛容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