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丹大林道

丹大林道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關門古道開通以來,便成為布農族人往來山林的重要通道,1958年丹大林道開闢之後,從地利到丹大社中間的古道不是與林道重疊就是被切割,古道因此逐漸毀壞,以致無法通行。

丹大林道是深入丹大地區的重要通道,但爭議性也很高。1958年,經營振昌木業公司的孫海,向林務局標得丹大林區5,000公頃的伐木權,並以半年時間開闢丹大林道,從濁水溪畔直通七彩湖,全長68公里,號稱台灣最長的林道。

丹大林道周邊砍伐過後的土地,後來有些成了果園、菜園和農場,由於種菜違反造林規定,為了收回林地,林務局與墾農展開漫長訴訟。2004年收回40公頃,2010年收回60公頃,不過因為菜園土壤已過度利用,造成嚴重劣化,導致造林工作困難重重。

除了濫墾問題之外,盜木者也順林道長驅直入,林務局在丹大林道4公里處,設置二十四小時的管制站,嚴格監控進出林道的人員,才使得盜伐情況稍微減輕。

另外由於丹大林道直通美麗的七彩湖,曾一度成為四輪驅動吉普車族的朝聖地,車隊冒險活動盛行以後,嚴重影響到周遭丹大溪和卡社溪的生態環境。直到2004年,孫海橋因為72水災損毀,不再復建,才遏止了吉普車進入丹大地區破壞山林。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丹大林道 / 撰寫者:楊飛容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25684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761113
所在地-經度
121.108904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陳永龍、鄭安睎,《關門越嶺古道與聚落研究報告書》(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11年);【穿梭島嶼20年 山林篇】丹大之傷,檢索日期:2019年10月21日,網址: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E3%80%90%E7%A9%BF%E6%A2%AD%E5%B3%B6%E5%B6%BC20%E5%B9%B4-%E5%B1%B1%E6%9E%97%E7%AF%87%E3%80%91%E4%B8%B9%E5%A4%A7%E4%B9%8B%E5%82%B7;孫海橋的故事-張景森-台灣山岳雜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21日,網址:https://www.twmount.com.
撰寫者
楊飛容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