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門古道開通以來,便成為布農族人往來山林的重要通道,1958年丹大林道開闢之後,從地利到丹大社中間的古道不是與林道重疊就是被切割,古道因此逐漸毀壞,以致無法通行。
丹大林道是深入丹大地區的重要通道,但爭議性也很高。1958年,經營振昌木業公司的孫海,向林務局標得丹大林區5,000公頃的伐木權,並以半年時間開闢丹大林道,從濁水溪畔直通七彩湖,全長68公里,號稱台灣最長的林道。
丹大林道周邊砍伐過後的土地,後來有些成了果園、菜園和農場,由於種菜違反造林規定,為了收回林地,林務局與墾農展開漫長訴訟。2004年收回40公頃,2010年收回60公頃,不過因為菜園土壤已過度利用,造成嚴重劣化,導致造林工作困難重重。
除了濫墾問題之外,盜木者也順林道長驅直入,林務局在丹大林道4公里處,設置二十四小時的管制站,嚴格監控進出林道的人員,才使得盜伐情況稍微減輕。
另外由於丹大林道直通美麗的七彩湖,曾一度成為四輪驅動吉普車族的朝聖地,車隊冒險活動盛行以後,嚴重影響到周遭丹大溪和卡社溪的生態環境。直到2004年,孫海橋因為72水災損毀,不再復建,才遏止了吉普車進入丹大地區破壞山林。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