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九份國小校門昔日樣貌,由圖中的訊息得知,此照片拍攝於台北縣瑞芳鎮時期,可從其中看到的校門上的標誌因生銹顯得斑駁、老舊,旁邊的鐵絲網也因破洞而鬆弛;門上有中華民國國花,梅花的標誌。
九份國小位於台灣東北部的山區內,周邊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其創校歷史上溯到日治時期大正2年(1913),一開始為瑞芳國校土地公坪分校,大正5年 (1916)改名為九分分校,大正8年(1919)獨立為九分公學校,昭和16年(1941)改為九分國民學校;光復後,民國34年(1945)改稱基山國校,原瑞陽國民學校廢校,併入本校;後至民國57年(1968),因應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改為九份國民小學迄今。
這個學校的創立與台灣五大家族之一,顏家,有密切關聯。
以開採煤礦與金礦起家的北台灣望族基隆顏家,於清乾隆年間從福建渡海來台,後代發跡於基隆、瑞芳一帶。日治時期雖台灣民間所有礦業被日人徵收,顏家和日方維持良好關係,獲猴硐、瑞芳、深澳、五堵、三峽等多個礦區的開採權,打下家族礦業基礎。顏家以採煤金礦起家,交通、木材、金融等事業也多角經營,同時看重文化教育,倡導瑞芳公學,早年資助了九份公學以及基隆公學,且因開採金礦吸引了很多礦工聚居,需就學的孩童也因此增多,九份國小班級數曾高達四十餘班;民國60年代(1970年代)後煤礦事業告一段落,人口逐漸外流,連帶影響學校招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