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張照片為新北市平溪區菁桐國小校園昔日面貌。
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更方便統治管理台灣的人民而進行改造,他們認為,透過教育制度是最直接的方式,同時也不希望台灣人接受太多的教育,因此,當時在台的小學教育分為兩個軌道,第一種稱之為「小學」或「尋常小學」,專為日本人小孩而設置;第二種則稱為「公學校」,主要供台灣人的小孩就讀。
菁桐國小創校初始為日治時期大正7年(1918)瑞芳小學菁桐坑分校;昭和13年(1938)5月獨立為菁桐尋常小學,而這所學校在瑞芳小學分校或菁桐坑尋常小學時期,都是專為日本人小孩而設,台灣小孩此一時期只能就讀平溪公學校。
昭和20年(1945)日本戰敗,日本人小學校結束;民國38年(1949)成立平溪國民學校菁桐分部,民國40年(1951)時更名為平溪國民學校菁桐分校,後至民國57年(1968)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更名為菁桐國小迄今,為新北市百年小學之一。
民國初年至民國60年代(1910至1970年代)之前,這個學校過去曾因平溪煤礦業發達,吸引許多外地人到此工作,並帶動相關商業活動,而菁桐國小在礦業最興盛期,學生數曾高達上千人;然隨著礦業的衰弱,人口凋零,往日繁榮景象不復見。如今菁桐國小為新北市山區的迷你森林小學。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