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升格後的鶯歌街役場,位於今樹林車站附近,是當時鶯歌地區的行政中心。街庄役場雖然是日治時期官廳體系中的基層行政機關,卻是地方居民與殖民政府的溝通管道,當時鶯歌街防衛團本部、鶯歌街教化聯合會、鶯歌街濟生會、鶯歌街畜產組合、鶯歌街業佃會等社會教育、教化團體及產業協會等機構也設在此處,由此可見其在地方的重要地位。
鶯歌北面山脈斜坡有一顆巨型,形狀就像一隻老鷹,自古以來被稱為「鶯歌石」,這也是該地地名的由來。日本統治臺灣之後,該地先由三角湧支廳第16區管轄,稱為鶯歌石庄;明治38年(1905)7月改為鶯歌石區。至大正9年(1920)7月,臺灣總督府發佈州制及市街庄制,廢除原桃園廳樹林區和鶯歌石區,加上原三角湧區一部份成立鶯歌庄,隸屬臺北州海山郡。隨著庄治與地方經濟的發展,昭和15年(1940)6月鶯歌庄獲升格為鶯歌街。街庄制實施之後,為鞏固地方基層,總督府在各個街庄派任街庄長及行政人員管理街庄事務,街庄役場便是街庄長辦公的所在地,有如戰後的鄉鎮市公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