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45巷的支流,是目前瑠公圳支流罕有的明溝。
1997年大學里辦公室與崔媽媽服務中心合作,提出瑠公圳支流改善規劃構想。2001年,瑠公圳水利會同意大學里辦公室無償代管該區段及綠美化。然後同年6月,環保局認為清除圳溝淤泥的工程可影響鄰房結構安全,所以想要填平水圳。大學社區居民發起了搶救瑠公支圳的行動,並向馬英九市長陳情。
2004年,瑠公圳支流綠美化工程獲得政府經費正式施工,內容包括水岸植栽綠美化與太陽能水循環工程。溪岸以複式植栽維持生態多樣性,使用中空箱涵作為架構,以提供溪魚藏身空間,也避免混凝土對水質的破壞。設施落成後,大學里辦公處與大學社區發展協會也不定期舉辦活動,推廣瑠公圳支線之美,並與居民疏通圳溝、維護周遭景觀。
與瓦磘溝同樣是人口密集都市中的河流,瑠公圳支流同樣是在極有限的空間中營造生態環境,其作法與造景可以作為瓦磘溝部份河段的整治參考。
參考資料:許明正等(2014)《我家後巷有小河—瓦磘溝的前世、今生與未來》,台北:開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