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叔青(1945~),本名施淑卿,彰化人。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外文系、政治大學西語系及世界新聞專科學校。1972年曾由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贊助從事平劇、歌仔戲研究;1977年至1978年,得到亞洲基金會贊助,從事「鹿港手工藝研究」,並完成《南管研究》一書;1978年移居香港,任香港藝術中心亞洲藝術節目策畫主任;2003年任東華大學駐校作家。現旅居美國。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論述、散文和傳記。六○年代的現代主義思潮,加上鹿港古鎮的鄉土色彩,形成她早期文本的主調。小說多以婚姻為題材﹐站在女性立場探討兩性間的情愛糾葛。《香港三部曲》寫城市的悲運與變遷與五光十色的眾生相,以香港殖民地的情境來反思臺灣社會面臨的政治巨變。近期又推出「臺灣三部曲」第一部《行過洛津》,小說呈現了臺灣從嘉慶年間到1895年的常民縮影。施叔青從自身生長的鹿港歷史著手,試圖以小說建構一部臺灣移民史。 延伸閱讀:施叔青〈舉首望故鄉──海外華人作家書寫〉,《文訊》332期(2013年6月),頁99-103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