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泰雅族的織布文化

泰雅族的織布文化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泰雅族的織布文化

在泰雅族沒有文字的口傳文化裡,織布工藝是無聲卻有形的溝通符號,藉由服飾許多元素,能透露族群悠遠綿長的文化訊息。泰雅族所編織的衣物線條紋路以及鮮豔色彩的調配,是台灣原住民族中最美觀而精緻的。

苗栗縣泰雅族的織布,傳統上以苧麻為主要材料,日本時代向漢人或日本人交換得來深紅色毛織布,再將紅布之包線解開,織入麻布中用以製作挑花(lmamu),也用外界交換得來的鈕釦、鈴鐺裝飾服飾,展現出泰雅族女性的創意。織布的一切工作,都是由女性一手包辦的,唯有會織布的泰雅婦女才有資格紋面,才能嫁人,是女性展現創造力及建立社會地位的表徵,也是女性實踐Gaga,與utux溝通的場域,與男性的狩獵同等重要。

織布有許多禁忌,如:男子不可織布、男子外出狩獵、獵首時,部落與家人不可觸生麻亦不可織布。播種祭時族人不可觸麻摸針,否則小米必遭蟲害。織布機製作修整不得超過男子二人,否則會患足疾。煮線時孕婦不能靠近,亦不能向別人借用皮帶或衣服,預防缺損遺傳給下一代。家有喪事不可織布,埋葬之後方可,因為織布是一件快樂的事。

織布隱含許多泰雅族的生命觀,例如:泰雅語認為人的「命運」即為「tminu utux(織生命的神)」所織造的,「utux開始織了」意謂「出生」,「utux結束編織的工作了」意謂「死亡」,甚至認為織布時能將「utux的保護力量」織到布裡面。可見泰雅族的織布不只是工藝技術,更是與Gaga規範及utux信仰緊密結合的重要文化資產。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游沛綺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