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福壽螺

福壽螺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福壽螺原產於南美阿根廷中部,雜食性,當初引進臺灣為食用目的,不過因為其風味不佳,而且食用部分少,加工成本高等原因,導致養殖戶紛紛棄養,卻沒想到其繁殖力強,且適應臺灣氣候,在水道溝渠快速繁殖,迅速在全台中下游的水溝河川皆可看到,並且因為福壽螺不挑食,只要是綠色植物皆會啃食。種植面積廣且需要水源灌溉的水稻影響甚大,尤其種植初期的幼苗,細小鮮嫩,很可能剛插秧完就馬上被吃光,不使用除螺劑的小農們就得白天黑夜出巡捕抓,直到幼苗夠茁壯不怕被吃時,此時福壽螺會轉向吃雜草的幼苗,馬上從變成農夫的幫手,實在讓小農們又愛又恨。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福壽螺 / 撰寫者:許哲賓/宜蘭社區大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32209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地點-縣市區
宜蘭縣
撰寫者
許哲賓/宜蘭社區大學
時間起
2020/02/10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