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資料節錄自松山社區大學編輯團隊撰寫之《松山區志》,為紀錄松山區文史發展之地方誌,其中對於松山生活景象之保存與介紹,呈現其為臺北市商業化、國際化最早的區域之樣貌。
基本資料
位置: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三段與敦化北路一帶。
發展沿革
環亞商圈源自民國五十五年(1966)開幕的中泰賓館。民國五十八年(1969),環亞百貨公司在南京東路與敦化北路口的西北側興起,因為靠近臺北市立體育館、中華體育館、中華棒球場、臺北學苑和青康戲院等,很快地便成為人潮雲集的商圈,加上民國七十二年(1983)環亞大飯店的開業,以及有臺北金融街-南京東路的加持,使得環亞商圈成為臺北東區最早商圈。
由於近幾年的景氣下滑,造成百貨經營日趨艱困,加上百貨人潮逐漸轉移至信義商圈一帶,使得老字號的環亞百貨(民國八十八年改為「環亞購物廣場」)面臨結束營業的困境。原本屬於亞世集團的環亞,轉由勤美建設底下的勤正物業管理接手經營,並在民國九十八年(2009)六月拆下環亞招牌,並將進行約近一年的規劃與改裝(100天)後再以勤美商場的新面貌開幕。「環亞」兩個字在南京敦北一帶屹立了28個年頭,其象徵的已不僅是百貨公司本身,而是一個世代的消費休閒區域;將來隨著中泰賓館改建成後的經濟效益,加上松山機場、小巨蛋體育園區等的人潮聚集力,相信將可再度重現商圈昔日榮景。
景點特色
環亞商圈主要以南京東路三段337號的環亞百貨公司為首,其成立於民國五十八年(1969)。因地處於臺北市中心,許多知名企業、學校密集聚集於此,又因鄰近松山機場、臺北體育園區、環亞飯店,捷運、公車等交通便捷,因此自然而然地衍生為一個商圈,成為臺北東區商業榮景最早的發源地。
民國八十八年(1999),環亞百貨公司改裝為多元化複合式新型賣場,並更名為「環亞購物廣場」。該商場的硬體設備是由美國RTKL國際公司設計,其空間主軸為貫穿八層樓的挑高中庭,整體內外裝修以明亮淺色系為主,搭配玻璃與不鏽鋼建材,加上其三公尺寬的公共室內步道,流暢的逛街動線規劃,獨立街邊式的店誧經管方式及裝璜,使環亞購物充份展現出現代、自由的風格與特色。
環亞購物廣場不僅進駐了許多國際知名的廠商,也隨時提供消費者最新流行的生活情報及多元化的商品資訊。例如:「IKEA宜家家居」環亞店,是其在亞洲最大的門市,店內消費者不但可以購買到最新又便宜的家俱家飾用品,又可獲得家居生活裝璜上的參考訊息;「FNAC法雅時代媒體」,為一結合CD、書籍、3C產品、攝影沖洗、器材及個人視聽設備等的複合式新型賣場,也是其在亞洲所設立的第一個營業點;國際知名品牌「Hermes愛馬仕精品」亦在環亞購物廣場成立臺北區最大的獨立街邊店面。其他一些知名品牌的玩具、生活雜貨、服飾、寢具、化妝品、美食餐飲等都有在此設立營業據點。
環亞購物廣場不但提供消費者多樣化的商品服務,其強調藝術化與人文精神的理念,也提昇了消費者更多的生活品質與資訊。例如四樓的「環亞替代空間」,其成立目的是希望提供都會區的民眾更多大眾化的藝術訊息,讓當代有潛力的藝術家到現場從事創作,不僅讓藝壇人士多一個展現的空間,也讓消費者有機會與藝術領域更加親近。加上了鄰近的假日大飯店環亞臺北,其購物休閒功能更完善,使該商圈更繁華熱鬧。除了環亞百貨外,商圈範圍內也有許多商家,連鎖服飾、家具擺飾、名牌精品店、異國料理餐廳,應有盡有;小吃、飾品、服飾、配件等各色式的流動攤販也一應俱全;加上小巨蛋等體育園區的逐一完成,使得該區的購物休閒功能相當豐富。
然而隨著環亞百貨公司經營權的易主,民國九十八年(2009)六月之後,「環亞」二字在此地正式走入歷史,連帶地影響到週遭的商業活動;但之後的中泰賓館改建、環亞百貨的活化再生,加上松山機場的直航及小巨蛋的人潮聚集力,相信仍可再度重現環亞商圈的風華。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