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本資料節錄自松山社區大學編輯團隊撰寫之《松山區志》,為紀錄松山區文史發展之地方誌,其中對於松山生活景象之保存與介紹,呈現其為臺北市商業化、國際化最早的區域之樣貌。

基本資料

地址: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30號14樓。

電話:02-25786686、0800-055066/02-25798715(傳真)。

經營者: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發展沿革

民視正式名稱為「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於八十六年(1997)六月十一日正式開播,成為繼臺視、中視及華視之後成立的第四家無線電視台,也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家民營無線電視台。

民國八十三年(1994)一月二十八日,行政院新聞局開放第四家無線電視頻道,當時的民間傳播公司及全民電通公司均有意提出申請。因角逐者眾,在增加競爭實力的共識下,經由協商,兩家公司遂於八十三年(1994)六月二十六日合併成立「民間全民聯合無線電視公司籌備處」,並於同年六月三十日正式向新聞局提出申請。經過新聞局審核,在民國八十四年(1995)六月十六日,臺灣第一家民營無線電視台終由民視雀屏中選,獲得評審委員中過半數支持,取得籌備許可,跨出民視建台第一步。

民視取得籌備許可後,即網羅社會各界菁英,由18名董事及4名監事於民國八十五年(1996)三月二十七日正式成立董監事會,並推舉蔡同榮擔任董事長、張俊宏擔任副董事長。其後,民視即禮聘當時任華視主任秘書的資深媒體人陳剛信為執行常董,TVBS副總經理李光輝為總經理,並四處尋覓優秀的專業電視經理人組成堅強的經營團隊,籌備建台事宜。

民視甫成立即吸引七千餘名發起人,募得十六億餘資金,並於短短八個月內由近三萬股東增資至四十億元。歷經三年的籌備,臺灣第一家無線電視台於焉誕生,並以「來自民間,屬於全民」的理想以及開創臺灣電視新紀元的使命自許之。


經營特色

在沒有任何大財團支持下,採前所未有的全民認股方式,終使民視順利開播。為貫徹創台理念,民視揭櫫三項經營原則:一、尊重專業經營,所有權與經營權徹底分開;二、股權大眾化,防止大財團壟斷;三、強調媒體自主精神,注重新聞平衡報導原則。 

民視以本土化節目為主軸。自民國八十七年(1998)底「春天後母心」八點檔連續劇一砲而紅後,帶動民視節目全面性的飛躍成長,不但八點檔獨霸群雄,長年盤倨全國收視第一寶座,黃金時段收視率也多位居全國冠軍。隨著節目收視提升而帶動的廣告業務亦大幅成長,開播兩年後即出現單月平衡;民國八十九年(2000)更邁向新高峰,首度出現年度盈餘,這對於一個開播甫滿三年的電視台,委實難能可貴。難怪外界都以臺灣傳播史上的奇蹟來形容民視在短短三年內迅速竄起,並展現力爭無線電視台龍頭寶座的優異表現。

面對網際網路及數位化高科技時代,民視除固守傳統媒體產業精益求精外,也積極朝視訊產業轉型發展。充分利用數位電視所帶來的無限商機,促使民視朝多角化企業發展,並掌握知識經濟的脈動及資訊創新發揮最高產能,以迎接資訊時代的來臨,是民視下一階段奮鬥經營的目標。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 撰寫者:資料詮釋作者: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主編撰: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2144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資料詮釋作者: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主編撰: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