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的菁桐地區因為設有石底礦場進行煤礦資產的開發挖掘,人力的大量需求與經濟因素下,讓許多本地家族居民投入煤礦產業成為礦工,以及許多從外縣市和東部地區所招領來的人們也來到菁桐地區投入煤礦開採的產業,大量人口的增加與平溪線在大正10年(西元1921年)7月通車與昭和14年(西元1939年)石底大斜坑的開坑人力需求的原因下,使得菁桐地區有了快速的商業發展,像是從位於員工俱樂部通往菁桐車站的斜坡旁便曾經設有許多商家經營販售物品,其熱鬧程度曾有「菁桐坑銀座」的稱呼,意指為最熱鬧、繁華的市街;而現今的斜坡道路上已無可看見過去銀座之稱的市街,原建築街道在昭和18年(西元1943年)的火災中毀損無法可見,只能從文獻資料、臺陽礦工和附近居民的口述訪談中了解此條斜坡到菁桐車站間曾經熱鬧的繁華勝景。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