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投溪之瀧

北投溪之瀧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所謂的「瀧」其實就是小瀑布,在北投溪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這樣子的小瀑布。其實他們以前每個瀧的高低落差都比現在大的很多,但是隨著人為力量和時間的無情摧殘,它們逐漸演變成現在淒涼模樣。

北投溪許多的瀧中,以「五瀧」較為著名。從下游到上游依序命名為一瀧、二瀧、三瀧、四瀧、五瀧;第一瀧之地點位於加賀屋正下方,第二瀧地點位於北投溫泉博物館附近,第三瀧地點位於瀧乃湯一帶,第四瀧 地點位於熱海飯店附近,第五瀧地點位於東初別莊一帶。

北投溪的五個瀧,除了景觀非常優美、並且曾在日據時代供做SPA用之外,其實它們肩負著一件艱鉅且重要的任務:生成北投石。北投石的主要分布地帶,位於地熱谷口以下一百到三、四百公尺之間的河床,其中又以第三瀧到第五瀧之間為最多,特別是在壺穴與瀧穴的部分(壺穴與瀧穴是因為瀧上方的水流由高往下衝擊,以及上游帶下來的碎石在河床平台上進行鑽蝕作用所形成的)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北投溪之瀧 / 撰寫者:林正銘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2008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所在地-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北投溪之瀧
撰寫者
林正銘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