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墜馬髻

墜馬髻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墜馬髻」為《人類世界假髮的八大秘密。戴假髮遮「頭上和胯下」的梅毒!》創作過程中輔助說明人類歷史發展中與假髮相關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穿插呈現。
  翻開〈唐人宮樂圖〉,我們可以發現,唐代的女性流行梳著一種叫「墜馬髻」的髮型──這種髮型又高大又複雜,所以還需要一些假髮在裡面支撐。「墜馬髻」是古代女子髮髻的一種,始於漢代,直至清代,皆可見相關紀錄,不過歷朝歷代的形式略有不同,但基本式樣皆為如同騎馬墜落之態,所以以「墜馬髻」名之─此種髮髻普遍被認為是最具有特色、歷史上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種髮式─在西安任家坡西漢墓出土的陶俑,以及在湖北江陵鳳凰山出土的彩繪木俑,都可以看到漢代墜馬髻的實際形象。今日,國立故宮博物院依照〈唐人宮樂圖〉所描繪的宮女、仕女所梳的髮型,作為文創商品的發想,將墜馬髻設計成頸枕,不僅結合歷史、趣味,也可說是使墜馬髻普及於現代人的生活。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墜馬髻 / 撰寫者: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31988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20/01/25
媒體類型
圖稿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