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東神社第一鳥居、第二鳥居及拜殿

臺東神社第一鳥居、第二鳥居及拜殿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臺東神社第一鳥居、第二鳥居及拜殿

圖為日治時期臺東神社旁的鳥居,與拜殿。戰後,日本神道信仰隨著日本人地撤離而終止,神社參拜也同時消失。內政部於民國63年(1974)頒布「日本神社遺跡,應即徹底清除」。臺東縣境內各鄉鎮的神社,除了原先列格為縣社、位於鯉魚山地臺東神社被拆除改建為忠烈祠外,其他神社本體一律被清除。少數神社還剩下殘存的基底等物件,有一些甚至殘跡難尋不具備文化資產的意義。

臺東神社於明治44年(1911)鎮座,原址在臺東廳臺東街,當時後的方位坐北朝南,參道面對今東和外科。大正13年(1924)列格為縣社,是日治時代繼開山神社(明治30年(1897)鎮座)之後的縣社,官方興建官幣大社級臺灣神社。明治34年(1928)遷建於鯉魚山,昭和5年(1930)行遷座式,祭神為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戰後改為鯉魚山忠烈祠。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台東縣政府文化處
所在地-地址
臺東縣臺東市博愛路500號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753299
所在地-經度
121.143616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臺東鯉魚山忠烈祠
現況
已拆除
資料來源
ISBN 978-986-05-7098-4:增修臺東縣史˙宗教篇(2018,徐雨村,臺東縣政府,臺東縣政府),頁186-192。
時間分期
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撰寫者
高逸豪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