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柏犬歷史

石柏犬歷史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由於大多數的人並不清楚日本狛犬和傳統的中國石獅子有什麼差別,讓一些狛犬可以很幸運地被保留了下來,有的留在原地、有的被搬到寺廟、公園、或忠烈祠(台灣不少忠烈祠的原址就是神社)。昭和十四年(1939年)舉行中壢神社鎮座式。中壢神社位於今桃園市中壢區中壢高中內,創設時屬於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三座屋字三座屋179番地,社格是無格社,主祭豐受大神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該神社於昭和十四年(1939年)1015日舉行鎮座式。二次大戰後神社改建為今中壢高中,其一對狛犬被放到中壢後火車站附近的忠義祠(大墓公)前。原先中壢神社所附屬的一些日式建築,早年曾被移作學校辦公室使用,但直至民國六十幾年,房舍因已破舊不堪使用改建成了新大樓。而位於中北路二段與龍岡路一段交會口的「忠義祠」,就在後火車站附近,蹲立於廟的拜亭兩側的石獅,即是昔日中壢神社的鎮社狛犬。台灣光復後,中壢神社遭拆毀,原神社銅馬被放置於中壢高中校園,神社狛犬則被遷至忠義祠。石獅子基座前有「奉獻」,後有「昭和十四年十月」(即西元1939年、民國28年)等刻字。現在中壢高中銅馬前廣場石階兩旁有一對石獅,材質看起來比較差,並不是原中壢神社的石狛犬。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余金龍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