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新北十八王公廟」為《八大汪汪的秘密》創作過程中作為輔助解釋與狗相關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重繪呈現。
乾華十八王公廟相傳是清朝時期,有十七位唐山商人,乘船渡海來臺,途中不幸罹難,船上忠犬也以身殉主,村人發現後,乃將其與十七主人合建一塚。較特別一點是,有傳聞十八王公嗜菸,所以常有信徒以香菸來祭拜。另外,在新北石門洞風景區一帶,一路上可見有眾多的店家販賣肉粽,為當地的特殊景象,此起因相傳是信眾認為王公們在海中遇難因此畏寒,需以油飯、麻油雞供奉去寒氣。1968年,退伍返鄉的劉家肉粽老闆劉國勝來此廟作小吃生意,見別人賣麻油雞,他就改賣用蘿蔔乾加瘦肉的小肉粽,現包現賣,外人稱為「十八王公肉粽」,從此之後石門肉粽便打響名號。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