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琅嶠貓」為《18大咪咪的秘密》創作過程中作為輔助解釋與貓咪相關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呈現。
清朝時,有一種貓叫「瑯嶠貓」,這種貓的尾巴短短的,有著可愛的麒麟尾。當時在鳳山任教的朱仕玠,曾說這種貓咬鼠如神;翟灝更在《臺陽筆記》中說他花了二十兩銀子,買了一隻瑯嶠貓,很會抓老鼠。但「瑯嶠」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恆春的舊名啦!那時候的人,以為短尾貓是恆春才有的特產,所以稱其為琅嶠貓。
簡而言之,麒麟貓就是短尾貓,麒麟貓的特點是尾巴如閃電一樣中斷成斜的N字形,或盤捲成S形,短尾麒麟貓在平常狀態下尾巴會微微下垂,情緒興奮時會豎起。目前人類已知最聰明的貓咪,麒麟貓就是其中一種。而貓為什麼會擁有短尾巴或麒麟尾呢?民間傳說認為是被麒麟賦予責任的貓咪才會擁有,根據民間傳說,「樑上有鼠,見尾炫目,暈頭轉向,走投無路」,意思是貓咪若與生俱有麒麟尾,則可魅惑老鼠,老鼠看到貓咪的麒麟尾就會莫名其妙的頭暈,而掉下樑來。古人還因為麒麟貓相較其他貓咪更會補抓老鼠而認為牠們是富貴招財的象徵。不過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是基因造成的;或者在貓媽媽咬破羊膜時,不小心咬到小貓咪的尾巴所導致的。麒麟貓的聰明,常常使牠在貓群中佔據首領的地位,因此也有著「貓王」的稱呼。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