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民國97年(2008)4月20日(農曆3月15日)大道公祭典當日接近中午,這時人潮還不多,右邊的廟宇是三芝後店的福德宮(新北市三芝區北新路60號),前面這塊空地是大道公祭典輪祀到土地公埔庄所使用的豬公埔。
土地公埔庄在清代隸屬於芝蘭三堡,原本有3股甲,日治時代因地方行政改制,成為2股甲,即土地公埔(福德里)與圓山頂(圓山里)輪角祭祀。土地公埔這裡大公埔的地點一直都在後店,後店自日治時代便有埔濱派出所、學校的設置。而在福德村爭取海尾溪旁(錫板溪的源頭)的部份公墓用地,改編為祠廟用地後,興建了福德里土地公廟,廟前的廣場便成為大公埔,也是每月輪值鄰甲的犒軍小公埔。直到近幾年因農村人口流失,民國104-105年(2015-2016)的犒軍改到爐主厝與犒大爐一起舉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