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養女與童養媳的社群意義

養女與童養媳的社群意義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養女與童養媳的社群意義

照片拍攝於民國58年(1969),由新北板橋居民李秋儀提供。圖中是李秋儀(右後排一)的舅舅結婚時家庭,在宜蘭羅東老家前的合照。李秋儀的母親(右後一)家三姐妹一兄弟,二姨(左後一)出養到宜蘭市街,但值此家中重要時刻都得回家相聚。李秋儀回憶道,其實外婆曾考慮小姨也出養他家,但是小姨去到出養人家時就是大哭,所以帶回來自己養,二姨則是一到出養家庭就開心的不得了,於是留在出養家當童養媳。李秋儀的記憶裡,宜蘭農家的出養女兒是相當普遍的事,不僅是家庭經濟的考量,有時更是社群聯結家族擴大的開端,當一個家裡有兒子傳香火,女兒則成為另一種家族擴充的開端,不僅通過婚姻,也通過出養達成。擴大的家族關係則有著相互照顧、彼此來往的好處。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養女與童養媳的社群意義 / 撰寫者:張蕙雯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31290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張蕙雯
時間起
1969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