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淡水區中正路200號的福佑宮(媽祖廟),是淡水漢人市街最早設立的廟宇。依山傍水,與淡水河岸更早發跡的八里坌隔河對望,史學者認為,福佑宮與其周圍產生的圓形街道(今重建街),是淡水最早形成街路的商業街道。也因此,重建街即為淡水第一街。
福佑宮供奉天上聖母,乾隆47年(1782)落成,淡水當地福建祖籍各縣份人士均有寄付,故也是淡水最早闔港廟宇。當年廟埕直通河岸碼頭,漁家出港必先道廟裡焚香祈福,期待豐收、平安歸帆。
廟內有一匾額「翌天昭佑」,係光緒10年(1884)法軍與清軍在滬尾戰役,民間相傳媽祖婆顯靈,清軍得以致勝。後清台灣總督劉銘傳上奏,光緒皇帝特頒匾額,表彰天上聖母神威,已成為鎮廟之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