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相片拍攝於高雄市鼓山區-忠烈祠(原高雄神社)。本照片攝於神社二階段二鳥居前面,再遠處是三鳥居、拜殿。神社的石材大部份使用士林石(日治時期臺灣重要石材產地,位於現今石角及雙溪一帶)打造鳥居與階梯。鳥居的柱子、戰後被刻上「丹心義烈功在國家」、「碧血精忠明昭史冊」字體。高雄神社始建於日治時期,原先神社裡祭祀的是大物主神、崇德天皇和能久親王,在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則用於供奉忠貞烈士,鳥居和石燈籠在外觀上也被作了些許改變:鳥居不僅被加上中式屋簷,石燈籠上方的火袋則被鑲刻上梅花的樣式。高雄神社保留到1973年,隨後神社被拆除,並於原址另建中國宮殿式建築,同樣用於供奉忠貞烈士,也就是今日的高雄忠烈祠。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