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彭氏宗祠位於新竹南寮。彭氏宗族算是南寮地區占最大宗的宗族,以地方聚落來說,彭氏約分佈於溪州、蟹仔埔、南寮、草厝、十塊寮、萬興、糠榔、樹林仔、外湖等聚落。
因彭氏宗族散布的範圍太廣,居民本身對自己祖先的來源說法有些混淆,其中於《塹城南寮鄉土寶典》〈彭姓宗族的移入與發展〉刊載了一段彭姓居民的訪問:「我們蟹仔埔彭姓在福建與楊姓宗族械鬥,落敗之後,為逃避楊姓宗族及官府追殺,以三艘船載著親族及家當,逃難到本地落腳,故有彭姓子孫不得與楊姓通婚的習俗。」南寮聚落的彭姓宗親編輯了相當完整的〈彭氏族譜〉,其中族譜中雖標示彭天祿為開閩始祖,但仔細檢視內文各分項內容,許多相關敘述卻可發現,彭子安可能才是真正的開閩始祖。彭氏族譜中中第六十頁的〈譜圖傳〉中記載:……二世子安公譯紹祖,生於廣東潮州府海陽縣西門內第三巷,兄弟以五爵列行,早年喪父母。兄伯福公元末出漕貢,任福建興化路宣差,子安公隨之。兄嫂俱歿,母舅馬氏任泉州府同安縣浯洲鹽洲場司令,遂超托焉,兵亂不歸,僑居鳳翔里十七都後學村……。
1769年(乾隆34年)至1876年(光緒2年)間持續有彭子安派下宗族移居本區,各房開基始祖在南寮地區分布範圍,大致涵蓋溪州、糠榔、萬興、南寮等自然村。可見在19世紀末葉,在當時的維生技術水準之下,本區之土地膽養力可能尚未達到飽和,本區居民半漁半農的維生方式也有助於吸納過剩勞力,以致陸續有人移入。這個過程顯示:聚落形成會隨著特定姓氏宗族的立足,藉由人際紐帶的運作,有助於吸引更多同姓人氏移入,這些自然及人文環特徵均有助於強化聚落的血緣色彩。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