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客家婚俗中,有所謂「哭嫁」的傳統,即上轎前、下轎後,新娘會哭得很傷心。一般相信新娘哭的越大聲,在夫家的日子會過得越幸福,另一方面也顯示新娘捨不得遠離父母。圖為民國43年(1954)臺東縣池上鄉錦園村的邱創森娶親的留影。當時雙方經媒人介紹後論及婚嫁。結婚當天,新娘由高雄三民坐火車到臺東池上,再坐轎子到錦園。到男方家後,一位男童手拿托盤,其上有一粒柑子,請新娘下轎,意思是希望早日添丁。之後再由一位好命的年長婦人牽手,希望新娘跟她一樣好命;中午吃湯圓,象徵圓滿;晚上吃飯不得吃光光,象徵幸福有餘。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