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美援麵粉袋以及棉花

美援麵粉袋以及棉花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美援麵粉袋以及棉花

  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美援麵粉袋以及棉花」為《人類世界內褲的八大秘密。連國王也想要下面一大包!!》創作過程中輔助說明人類歷史發展中與內褲相關的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重繪呈現。
  二戰後,美國為了圍堵共產勢力擴張,策劃了「480法案」,解決第三世界的飢荒、也避免更多地方赤化,因此各種物資半買半送,就這麼送到臺灣,而1950年代的臺灣正值美援時期,物資缺乏的臺灣人便用美援麵粉袋做成大內褲,因此常可在內褲外看見「22公斤」、「品質優良」、「中美合作」等字樣。當時美國的麵粉袋規格一律是50磅,來到臺灣也就是22公斤,這22公斤的麵粉,化作成各種麵包、西點、麵條,漸漸改變了臺灣人只以米為主食的習慣。另一方面,當時的美援不只帶來了麵粉袋,也帶來了棉花,帶動臺灣的紡織業,雖然政府鼓勵民眾比起進口布,不如進口棉花自己做布,但當時臺灣人大多還是穿麵粉袋內褲或者不穿,黃埔大內褲在當時已經是奢侈品;後來,隨著紡織業等輕工業帶動臺灣的經濟成長 ,棉內褲也才慢慢走進臺灣人的生活。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美援麵粉袋以及棉花 / 撰寫者: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31026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撰寫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創作者
社團法人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19/12/20
媒體類型
圖稿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