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卸欄

卸欄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澎湖漁民在農暇之餘,常常喜歡拿著刺網到海中下網,稱作(卸欄)。

卸欄常見的魚種有烏魚、班午魚、碗米魚、沙湯魚、臭肚魚、秋姑魚、黑點魚等,冬天則抓鰹魚、鶴鱵、黑毛、紅甘等魚。卸欄需根據對象魚不同的習性及棲息地而有不同的作為,例如臭肚魚就喜歡有海苔的海域,碗米魚、沙湯魚喜歡出沒在沙灘地,班午魚容易在五月或七月捕獲,石斑魚喜歡在珊瑚礁石地出沒,但礁石區網很容易被礁石纏在一起,烏魚四處覓食,活動領域超廣不受地形限制,所以抓各種魚法各有不同考量。下網時機也有不同選擇,有人水漲近滿潮時下網,然後下潛水底檢查鉛塊是否與地密貼,有時候網子卡在石頭上,魚常會從網和石頭中間的縫隙脫逃,這是每種漁法都共同要注意的。也有人退潮後開船到深處下網,並用木棒拍打趕魚。還有一種是退定後潮水開始漲時到低潮線下網。不管哪種魚法網目都在捕魚過程中多少會被破壞,所以農暇工暇之餘就必需補破網以迎接下次卸欄。卸欄地點除了不能有太多礁石避免纏網外也要在潮流活水處,因為魚會沿此路線覓食。在早年一次卸欄動則十斤百斤並不稀奇,現在魚較少,但煮一餐通常不是問題。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王有森
創作者
澎湖縣社造中心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12/01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