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淺談雅石形、色、質〉

〈淺談雅石形、色、質〉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淺談雅石形、色、質〉

  〈淺談雅石形、色、質〉,為一關於「賞玩石頭」的論述文章,收錄於《造化天地之神奇──基隆河流域源起暨黃蠟石特展》中,隨書出版於1998年(民國87年)9月。

 

  本文內容說明,東方文化的賞玩藝術,並不侷限在書茶墨畫上,另有一批收藏家喜愛品玩「石頭」,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玉石」賞玩。凡形有「具象」或「抽象」或與人能「心靈共鳴」且色美質佳,不經人工雕琢修飾之天然石者,我們稱之「雅石」,日本賞石界稱之「水石」,韓國賞石界稱之「壽石」,中國賞石界稱之「奇石」。

 

  形,即指賞石是一種象之縮影,是自然的,依縮影之「象」分為具象石(寫實)、抽象石(寫意)、心石(心靈之石)。

 

  色,即指雅石色澤以深色系列,具有穩重、古樸為佳;而在雅石的顏色表達上,尤需注意色彩調和、整體美,更要避免「濁而滯」、「艷而俗」。雅石常在手中撫摸盤玩、色澤會更顯得古色古香。

 

  質,可分硬度、密度、質感、石肌4個部份研判。

 

  而「形」、「色」、「質」,為雅石界所稱「3要素」。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淺談雅石形、色、質〉 / 撰寫者:葉文翔(亞洲數位典藏)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302258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余燧賓,1998年9月。《造化天地之神奇-基隆河流域源起暨黃蠟石特展》,頁:90。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提供   //   【參考書目】 余燧賓,1998年9月。〈淺談雅石形、色、質〉,余燧賓,《造化天地之神奇-基隆河流域源起暨黃蠟石特展》,頁:90。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葉文翔於2019年7月3日引述編撰
撰寫者
葉文翔(亞洲數位典藏)
創作者
余燧賓等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8/9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媒體類型
文件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