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漫談〉,為張添進所著,收錄於2001年(民國90年)10月出版的《破浪吟草~張添進先生別集》一書中。本篇從阿片(鴉片)的名稱、傳入中國的歷史談起,並提及東、西方的使用方式、及其變遷,不斷地指出阿片所造成的危害,並對此發出感嘆。
罌粟本為單純食用,或作為麻醉藥使用的植作,因能使人遺忘痛苦,漸漸演變成使人上癮的阿片(傷害人體健康、心智的成癮物)。
阿片傳入中國已久(有研究認為,此起源於7世紀,其在中國醫學領域的使用),到了17世紀,吸食大煙(含有阿片的菸草)的潮流,開始從東南亞傳播到中國;清廷認為阿片對國民有害,雖從1729年(雍正7年)起,開始宣導禁止食用、甚至以法律禁止,但是成效不彰。
英國人發現販賣阿片,有利可圖,便在1757年(乾隆22年),令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實施阿片專賣。自1773年起,進口至中國的印度阿片,從每年約有200箱,至1776年(乾隆41年)增至1,000箱,至1790年(乾隆55年)增至4,000箱。阿片在中國的進口數,持續攀升。
1838年(道光18年),欽差大使林則徐大肆打壓中國境內阿片貿易,在1839年,強制英國商人們上繳所有阿片,並銷毀回收的所有阿片。此舉延燒成1840年的鴉片戰爭。結果就是:英國得到清廷政府的賠償,割讓香港,並開放5港為商埠,使阿片傳入中國更加便利。
作者在各國文獻中,爬梳阿片的相關軌跡,唐朝「底野迦」、宋朝「米囊花」、希臘荷馬史詩、遴斯荷展〈東西印度航海談〉、陳夢照〈阿芙蓉賦〉……作者援引許多例子,說明阿片對人體所造成的影響、壞處,阿片不只是使人怠惰、對個人的健康產生危害,更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元氣,導致民族的滅亡。
張添進,字一鴻,號一泓,生於1898年(明治31年),富有才氣;因日本政府對臺灣抗日人士的壓迫,曾燒毀自己的創作以保全自身,並與獨子分離,至戰後才重聚。因病魔纏身,1953年(民國42年)逝世,享年56歲。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