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區漁會

基隆區漁會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基隆區漁會」,前身為1907年(明治40年),由基隆廳管轄的基隆、金包里、鼻頭、三貂4個區域各自成立的漁業組合,並接受日本政府的補助,辦理漁具改良計畫。1909年(明治42年)4個漁業組合合併,更名為「基隆水產組合」。


  1925年(大正14年),台北州水產會在基隆成立分會,1944年(昭和19年)基隆漁業協同組合與台北州水產會基隆分會合併為「基隆市漁業會」。1945年(民國34年)以後,將基隆市漁業會改組為基隆市漁會、基隆市漁業生產合作社2個組織,負責漁業指導及漁業經濟。於1950年(民國49年)再度合併並改組成「基隆市漁會」。


  在1975年(民國64年)漁會法修正公布後,改名為基隆區漁會,原本位於正濱漁港旁的漁會舊大樓,待八斗子漁港於1977年(民國66年)完工後,在1987年(民國76年)興建漁業大樓,次年完工,基隆區漁會則在1992年(民國81年)3月正式遷入八斗子新漁業大樓辦公。


  基隆舊名「雞籠」,1875年(光緒元年)以「基地昌隆」之意改名為基隆,基隆包含和平島、中山仔嶼、桶盤嶼、基隆嶼、彭佳嶼、棉花嶼和花瓶嶼等七座島嶼,並有六個漁港,分別為望海巷、長潭里、八斗子、正濱、外木山及大武崙漁港,漁業活動可分為遠洋漁業、近海漁業、沿岸漁業,由基隆區漁會負責處理各項漁業事務。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基隆區漁會 / 撰寫者:黃家怡(亞洲數位典藏)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rganization&id=30217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聯絡地-地址
基隆市中正區環港街5號A棟2樓
聯絡地-緯度
25.141873
聯絡地-經度
121.792229
聯絡電話
02-2469-5516
撰寫者
黃家怡(亞洲數位典藏)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世一,2003年9月。《雞籠漁鄉‧魚香》,頁:61。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陳世一拍攝   //   【參考書目】 陳世一,2003年9月。《雞籠漁鄉‧魚香》,頁:61。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黃家怡於2019年7月24日引述編撰
創辦日期
1970-01-01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