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彭佳嶼燈塔

彭佳嶼燈塔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彭佳嶼燈塔」,於1909年(明治42年)9月20日點火,位於島的中部略偏東北的另一高點,海拔129公尺,燈塔白色圓形,高約21公尺,每15秒閃白光1次,光距30海浬,為1座當時臺灣海拔最高的燈塔。

 

  「彭佳嶼燈塔」更為詳細的位置,乃位於白米甕萬人堆鼻燈塔(或稱基隆燈塔、白燈塔)正向033度,即北33東,34海浬處,北緯25度37分55秒、東經122度4分15秒。

 

  「彭佳嶼燈塔」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因是明顯的目標,先後被轟炸4次、將島上的房舍炸得體無完膚;今日這些居民多已遷居到仙洞,目前只有軍方官兵駐守在島上。

 

  彭佳嶼,又名「草萊嶼」,俗稱「大嶼」,為台灣之最北點。形貌略似梯形,位於東經122.5度,北緯25.38度,距離鼻頭角56.2212公里,海拔142公尺,島之周圍長4,291公尺,面積1.1413平方公里。島上有駐軍、氣象觀測站,並有直昇機場,在「彭佳嶼燈塔」附近有2個完整的火山口,是北方三島(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中唯一有人煙的島嶼。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彭佳嶼燈塔 / 撰寫者: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02152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基隆市中正區彭佳嶼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628805
所在地-經度
122.079483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正祥,1958年8月。《基隆市志──第二種:自然環境篇》,頁:照片頁7。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基隆文化局提供   //   【參考書目】 1. 陳正祥,1958年8月。《基隆市志──第二種:自然環境篇》,頁:照片頁7。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丘國宣於2019年7月17日引述編撰 2.蔣山,1957年8月。《基隆市志──第九種:港務篇》,頁:41。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丘國宣於2019年7月17日引述編撰 3. 李正仁,2007年12月。《基隆自然史-土地與植被》,頁:84-85。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丘國宣於2019年7月17日引述編撰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戰後時期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