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治時期基隆港「對日貿易」概況〉

〈日治時期基隆港「對日貿易」概況〉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日治時期基隆港「對日貿易」概況〉

  〈日治時期基隆港「對日貿易」概況〉,刊載於1957年(民國46年)6月編印的《基隆市志:第五種──商業篇》第92頁至第106頁,由吳熹編纂。

 

  〈日治時期基隆港「對日貿易」概況〉一文,先扼要提出當時日本對臺灣的貿易政策,乃施行殖民地貿易政策,其特點有2:(1) 對日貿易額,在對外貿易總額中,佔絕對優勢地位。 (2) 對日出口,為種類單純的農產品,進口則常爲工業品。接著就上述2點,說明日治時期「基隆港對日貿易」的概況。

 

  論述方式,皆以列出實際貿易額的方式說明,以「年」作為單位,在日治時期挑出幾個時點,敘述基隆港的總貿易額、對日貿易額、對日輸出的貨品種類等資訊;其中,特別舉出1937年(昭和12年)時,基隆港對日輸出總額中,米即佔55%、糖佔20%,合佔高達75%,佐證「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日本對臺經濟政策。

 

  在敘述基隆港對日貿易的差額狀況時,歸納出1922年(大正11年)以前數10年間,為大量入超情形,1923年(大正12年)至1927年(昭和2年)這5年間,忽然又轉為大量出超,1928年(昭和3年)後,又逐漸恢復大量入超情形;由此可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受到經濟大恐慌的影響、及其如何在臺灣此殖民地取得經濟上的平衡。

 

  文末並附上〈基隆港對日貿易、在對外貿易總額中所佔百分比一覽表〉、〈基隆港對日輸出重要貨品名稱量值表〉、〈基隆港由日輸入重要貨品名稱量值表〉、〈基隆港對日貿易差額表〉4篇整理表格,供讀者與本文參照。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吳熹,1957年6月。《基隆市志──第五種:商業篇》,頁:92。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基隆文化局提供   //   【參考書目】 吳熹,1957年6月。《基隆市志──第五種:商業篇》,頁:92-106。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丘國宣於2019年7月24日引述編撰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創作者
吳熹(編纂)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57/6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媒體類型
文件
材質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