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農業社會裡,從「尾牙」(臘月十六日)起就開始準備過年,這是因為早期物資、物力不夠充足也不發達,所以要提早準備年貨。臺灣俗諺說:「囝仔愛年兜,大人鬧嘈嘈。」鄉下地方辦年貨多在地方市集,都市裡年貨採買大多在傳統市場,所以到了過年前三天,市集、市場裡的人潮便多起來,文、武賣場相繼展開。在台北還有「年貨大街」,從日治時代開始,「華陰街」、「迪化街」可謂為臺北市「足食豐衣」的代名詞,每年春節前必舉行「年貨大街」,供民眾採買各種年貨,大人偕小孩一起逛逛,買年貨兼出遊,增添年節休閒情調。近幾年大賣場於過年前,也規劃出「年貨大街」專賣區,是十分便民的消費策略。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