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林文明案

跟林文明案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林文明案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林文明案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林文明案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林文明案有關的相片,第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案件概要】

1870年(同治9年)2月16日,時任台灣鎮總兵的楊在元與時任臺灣兵備道的黎兆堂密令查案專員凌定國處決林文明。4月17日,凌定國於假白沙書院辦公的彰化縣公堂上,突以林文明霸佔他人產業不還,並率領族人入堂搗亂為由,當場斬殺時為清廷二品武將的林文明。林文明時年37歲。

【疑點與爭議】

1. 林文明的屍身下落不知去向。

2. 林文明若遭圍攻,其僕役如何逃出重圍,回到林家報信?

3. 凌定國與林文明間的舊怨是否促成林文明遇害的主因?

4. 林文明為何單刀赴會?

【社會後續影響】

1. 南瑤宮媽祖遶境直到日治時期才回復。

2. 1936年李獻璋編《臺灣民間文學集》,收入楊守愚寫的〈壽至公堂〉,即描述此案。

3. 邱坤良1996年以此案改編舞台劇《紅旗.白旗.阿罩霧》,2014年劇本收入《茫霧島嶼:臺灣戲劇三種》,由印刻文學出版。

【時代背景】

1861年的太平天國之亂與戴潮春之役,為台勇戰力受到廣泛認可的兩大戰役。林文明在這兩場戰役中均有重要軍功,以此名世。 林文明於1856年考取彰化縣學武庠,太平天國之役時以武生身份與其兄長林文察共同參軍,以軍功晉千總,後晉參將。同年,台地爆發戴潮春事變,林文明率鄉勇回鄉平亂。儘管戰功優異,但由於清廷補給未按時到位,為了補充糧餉,林家擅自徵收叛黨土地。與清廷之間的補給問題,使林家與時任福建布政使的丁曰健之間的關係更形惡化。 1864年2月6日,林文明與林文察聯手斬殺林日成,戴潮春事件宣告平定,林文明因此役軍功晉升副將,賞戴花翎。12月,林文察在太平天國戰爭中戰死於漳州萬松關,林文明成為阿罩霧林家在台輩分最高(比林文明更高一輩的是頂厝林奠國,但林奠國時因案滯留福州)、官位最大者,遂成家主。 林文明的仕途受丁曰健攔阻,難以更上一層樓。林文明遂致力於家族社經地位的擴張。然而,其以補償軍費為由,強徵八里杙叛產租穀為私產、代管萬斗六的叛產等等事由,種下了日後的禍患。被強徵的敵對家族,在政敵的鼓動下開啟了一連串的訟案,而林文明強勢的應對,則使得清國政府最終決定除之而後快。

【審判過程】

無。

【其他】

林文明,字利卿,生於1833年11月5日,卒於1870年4月17日,得年37歲。台灣清治時期彰化縣阿罩霧莊(今臺中市霧峰區)人,清領時期台籍將領,官拜二品副將。霧峰林家第五代,繼其兄林文察擔任阿罩霧林家家主。父林定邦,母戴蔥娘。林定邦為柳湳莊總理林媽盛之長工所斃。子林紹堂。

凌定國,廣東化州人。副將凌競先之子,候補知府。1862年戴潮春起事,臺灣道洪毓琛差其運餉至鹿港,在鹿港以計擒殺施戇東。後以彰化縣缺久虛,銅章亦失,爰以其署理,刻木戳,權用之。後為查辦林家訟案專員。1874年(同治13年)9月,凌定國奉命與副將周振邦監造安平三鯤鯓(即億載金城)的洋式礟台,因貪汙撤職查辦。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內容力有限公司
別名
壽至公堂案
撰寫者
內容力
貢獻者
受害者
林文明

嫌疑犯
凌定國
參考資料
戴施兩案紀略,(清)吳德功撰 臺灣通史,(清)連橫撰。 〈壽至公堂〉,楊守愚撰,收錄於李獻璋編,《台灣民間文學集》,臺灣文藝協會,1936年。 《霧峰林家─臺灣的拓荒之家》,J. M. Meskill著,王淑琤譯,臺北:文鏡文化,1986年。 林美容,〈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期,1990年。 黃富三,《霧峰林家的中挫(1861-1885)》,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 ,〈林文明「正法」案真相試析──兼論清代台灣的司法運作〉,《台灣風物》,39:4。 ,〈霧峰林家京控案餘波──清代台灣中部豪族對抗之案例〉,《台灣史研究》:台北:中研院,1994年6月。 李振安,〈彰化南瑤宮媽祖進香活動之變遷研究〉,中正台文所碩論,2014年。 薛建蓉,《重寫的「詭」跡: 日治時期台灣報章雜誌的漢文歷史小說》,台北,秀威,2015年。
時間起
1870/02/16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1879~1895)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