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陶來台三百多年間,大都由唐山師傅主導製作,奠定了台灣交趾陶工藝的基礎;而台灣本土交趾陶藝師最早有紀錄的,是清朝中後期的葉王。
葉王本名葉麟趾,原籍福建漳州平和,清道光6年(1826-1887年)出生於嘉義民雄。作品屬名為葉王,後世尊稱為王師。葉王的作品在人物形體的拿捏上,既寫實又能充分表現生命感;呈現吉祥走獸時,威勢生動不失詼諧,表現花鳥博古的主題時,更展現精緻的文化內涵。1930年,於台南所舉辦的「台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中,日本人尾崎秀真在專題「清朝時代的台灣文化」演講中,就曾稱呼葉王為台灣交趾燒名師;1931年的《台灣日日新報》所報導「台灣の寶島たる『葉王』作の陶瓷品」,也以「非常珍貴之人才」來描述葉王,文中並提到了「嘉義交趾」之名,使台灣的交趾陶得到更多人的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