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八仙過海》,葉王原作,王保原修復。


於廟內拜亭龍門後,龍之壁雕上方,與虎門後、虎之壁雕上方之「七賢出關」相對。圖一左方著蟒袍、頭戴烏紗帽,者是曹國舅(八仙中只有其有皇親身份);右方仙童手所持應是其法器玉板(相傳為曹國舅法寶)。圖二上排左起分別為何仙姑(著紅袍女性)、藍采和(著藍色衣裝者)、漢鍾離(紅衣袒胸者),一位仙童隨侍在旁;下排左起則為張果老(著棕色道袍、腳踏鯉魚之長者)、李鐵拐(手持長杖、腳踏烏龜者)、呂洞賓(著道袍袒胸者),一旁服侍、夜叉樣貌的是柳樹精。

交趾陶來台三百多年間,大都由唐山師傅主導製作,奠定了台灣交趾陶工藝的基礎;而台灣本土交趾陶藝師最早有紀錄的,是清朝中後期的葉王。

葉王本名葉麟趾,原籍福建漳州平和,清道光6年(1826-1887年)出生於嘉義民雄。作品屬名為葉王,後世尊稱為王師。葉王的作品在人物形體的拿捏上,既寫實又能充分表現生命感;呈現吉祥走獸時,威勢生動不失詼諧,表現花鳥博古的主題時,更展現精緻的文化內涵。1930年,於台南所舉辦的「台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中,日本人尾崎秀真在專題「清朝時代的台灣文化」演講中,就曾稱呼葉王為台灣交趾燒名師;1931年的《台灣日日新報》所報導「台灣の寶島たる『葉王』作の陶瓷品」,也以「非常珍貴之人才」來描述葉王,文中並提到了「嘉義交趾」之名,使台灣的交趾陶得到更多人的注目。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八仙過海 / 撰寫者:引自數位典藏褚如君文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班馬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30048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班馬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撰寫者
引自數位典藏褚如君文
創作者
葉王、王保原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2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