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諸葛孔明寫下了留傳千秋萬世的〈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先帝」劉備逝世後,諸葛亮竭盡忠誠輔佐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的幼主劉禪。雖然他足智多謀,連傑出的東吳大將周瑜都曾嘆氣地表示:「既生瑜,何生亮?」雖然大勢已定,強敵氣勢如虹,他仍願竭盡忠誠、誓死為國。
圖中右方即為「諸葛孔明」,前方一小童為其提燈引路。弦月高掛天邊,可見他「披星戴月」、日夜匪懈地奔忙於國事。此圖繪亦為國畫風格,其柔和細緻的線條(人物、服飾、房屋…)、勻稱的水墨色彩,以使畫作鮮明而生動!
此系列歷史故事圖繪色彩為與廟宇樑柱同色系的深、淺咖啡或橘粉色,色調一致,極具柔和舒緩感受!
彩繪匠師陳穎派,已經81歲,業界都稱他「派司」。
派司從父親學到最傳統的彩繪技術,從拌豬血土、調公灰、煮桐油,到披麻捉灰、地仗處理、色料調配,各式垛頭圖案的設計、擂金、安螺鈿,到垛仁的人物描繪,這些必備的基本功夫都通過試煉。
派司「彩」、「繪」皆精。所謂「彩」,指的是樑、枋、柱、楹、楣、桷、斗、栱等木構架的打底、油漆及垛頭圖案繪製;而「繪」指的是在垛仁、牆面、門神等各種主題的描繪、上色。
他彩繪的廟宇採用朱紅及安金技巧,富貴華麗而莊嚴;書院文廟建築,則以深沈的土朱色為主調,肅穆而雅致;祠堂建築,柱身、門板大面積塗刷顏色以黑色為主配上朱紅楹仔,沈穩而不呆滯。他的垛仁繪畫、門神繪畫,構圖嚴謹,線條靈活,呈現氣韻生動的美感。所畫主題,多取材自歷史故事演義、民間戲曲傳說,表現忠孝節義的內涵。裝飾性的圖繪,則講究典徵、吉語、諧音,如吉慶呈祥、加冠進爵等,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