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道石板路

古道石板路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圖片的所在地是位於古道石板路(關西鎮第一戲院下方),拍攝時間是1961年代(民國50年代)。這條石板路,是第一戲院下的道路,日治時期也是重要經貿道路之一;包括今天的竹東、北埔、峨眉、橫山、芎林、關西等六鄉鎮地區高經濟價值的農物產品的重要外銷路線,這些農產品如早期的苧麻,中期的樟腦油、樟腦砂,末期的茶葉等。從清代到日本統治後期約百年間,先民曾經為了生計,挑擔負重,往來於這條古道上;貨物挑至龍潭鄉的三坑村大漢溪船頭,轉經大溪至艋舺(萬華)、淡水港。關西鎮地理位置居中,許多挑夫半夜從樹杞林(竹東)出發,清晨到鹹菜甕(關西)用早餐,再走兩小時到船頭;返途又在鹹菜甕用午餐,用完餐返回樹杞林還有時間休息,準備下一趟工作。如此週而復始,終年無休很是辛苦,但酬勞不錯,幾年間便有錢置產娶婦安定下來。也因為這條古道的便捷,且內山地區煉製樟腦、製茶、採茶業盛極一時,需要大量人力,增加許多就業機會。早期的道路建設沒有水泥或柏油都是就地取材,從河邊或山邊挖掘到的石板就是一種方式。因為沒有預算,就是號召以在地的社區人工共同搭建而成。石板路走起來是有點不平,早期因為沒有汽機車,大部分是靠走路,因此不會造成甚麼問題。直至今日許多民眾反映路不平會影響行車安全,之後才改為較為平坦的石板。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石店子69有機書店
所在地-地址
新竹縣關西鎮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關西鎮誌
資料來源
照片提供:楊明勳 里長
撰寫者
徐紫珉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